日前在天津舉辦的光伏智能大會上,行業龍頭企業天津中環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透露,全球第一家G12硅片智慧工廠將于6月達到設計產能25GW,光伏產業智能化生產時代全面來臨。
據介紹,實施方案從深化理論宣傳研習、持續推進新聞宣傳、廣泛社會動員、加強生態文明教育、推動社會各界參與、創新宣傳方式方法等6個方面提出了重點安排,部署了19項具體任務,多部門參與,市區聯動,發揮各自平臺和資源優勢,倡導社會各界及公眾身體力行,選擇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參與美麗北京建設。
作為光伏行業的“嘉年華”盛會和“達沃斯”,校-企雙方強強聯合,成為今年的SNEC大會一大亮點。
備受關注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在進行最后沖刺。6月3日,在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專題對話活動上,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人士表示,當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已基本滿足上線要求,根據主管部門的工作部署,預計近期啟動上線交易。
近日,中國石化江蘇常州石油嘉澤加油站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正式投運。經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綜合評估,該站光伏發電量可以抵消站內電力消費量,碳減排量能夠抵消碳排放量,成為我國第一座實現碳中和的加油站。
6月5日,據外媒報道,德國豪華汽車制造商——寶馬宣布,今年年底之前該公司計劃在中國工廠實現碳排放中和,同時計劃在2030年將中國生產鏈的碳排放總量削減80%。寶馬公司中華區總裁高樂(Jochen Goller)在上海車展期間曾表示,到2023年,寶馬將在中國推出12款電動車型。
日前,由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主辦的“2021中國農村清潔取暖高峰論壇暨縣域清潔取暖發展峰會”召開。
“最大程度上利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根本出路。實現這一途徑需要突破科學難題,發展新技術。”近日,在由Cell Press、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聯合主辦的第二屆“Cell Press物質科學周”上,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太陽能研究部主任李燦說。
5月24日,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布局全國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啟動實施“東數西算”工程,構建國家算力網絡體系。
去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基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中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核電K-2機組投入商運、中俄兩國能源合作項目——遼寧徐大堡核電站正式開工、“國和一號”和“華龍一號”三代核電技術取得新突破……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中國核電產業發展正進入快車道。
泰山鋼鐵加氫母站近日在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建成投產,這也是山東省內首個建成投產的加氫母站。
中國科學院院士丁仲禮近日在相關會議上表示,碳中和過程會是經濟社會大轉型,應強調“技術為王”。他認為,碳中和是一個“三端發力”體系,其中,在能源消費端,應力爭在居民生活、交通、工業、農業、建筑等絕大多數領域中,實現電力、氫能、地熱、太陽能等非碳能源對化石能源消費的替代。
今年4月下旬,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公告,就《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儲能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擬到2025年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截至去年底,新型儲能規模僅300多萬千瓦,意味著未來五年將增長近10倍。
近日,中國石化首座光伏建筑一體化碳中和加油站在廣西石油百色六華加油站投入使用,這是中國石化在分布式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應用的一次突破。
碳中和(carbon neutral,or carbon neutrality)作為一種新型環保形式,目前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大型活動和會議采用。碳中和能夠推動綠色的生活、生產,實現全社會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