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由我所承辦、以“碳中和科技創新路徑選擇”為主題的香山科學會議第S60次學術討論會在北京順利召開,中國工程院杜祥琬院士、我所劉中民院士、北京工業大學聶祚仁院士、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主任劉燕華共同擔任會議執行主席。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出席會議并講話。
我國要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綠色電力消費是實現碳減排、碳中和的重要方式之一。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因消費觀念滯后、投入成本大、市場交易機制欠缺等諸多因素制約,企業的綠色電力消費態度并不積極。專家建議,進一步開放綠色電力參與電力市場化政策、完善“綠色電力證書”制度,體現綠色電力和“綠證”環境價值,融入全國碳交易體系,提升企業綠色電力消費需求。
為深入貫徹《可再生能源法》,全面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和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要求,促進清潔能源消納,根據我局《2021年能源監管重點任務清單》(國能發監管〔2021〕5號)安排,我們研究制定了《清潔能源消納情況綜合監管工作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有關要求如下:
2021年4月8日,省發展改革委組織召開資環領域及能耗雙控系統工作會議,傳達2021年全國發展改革環資系統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分析能耗雙控工作形勢及數據中心能耗保障要求,并對下一階段碳達峰碳中和、能耗雙控等有關重點工作進行部署。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長吳道聞主持會議并講話。
4月9日,能源物聯網EIoT及能源新零售平臺能鏈NewLink舉辦“數字未來,能鏈零碳”發布會。中海油、中石化原董事長傅成玉,分眾傳媒創始人江南春,騰訊云副總裁張紓翔等嘉賓,以及貝恩資本董事總經理竺稼,愉悅資本創始合伙人劉二海,招銀國際管理委員會委員連素萍,東方富海董事長、創始合伙人陳瑋,瓴岳資本董事長、方達律師事務所非執行主席邵子力,蔚來資本管理合伙人朱巖等十余家投資機構高層蒞臨現場。
2015年在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世界氣候大會)有兩個主要成果,一是大會參與國普遍同意,到本世紀末,將地球表面升溫控制在2度或1.5度之內;第二是主要排放大國都做出了自主減排承諾。這是氣候談判里程碑式的成果,但也有遺憾,如果各主要排放國的自主減排承諾停留在2015年的水平,到本世紀末地球表面升溫將不可能實現控制在2度或1.5度之內,非常有可能升溫達到3—6度。
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楊富強、中國科學院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郭劍鋒、國網能源研究院能源戰略與規劃研究所所長魯剛、商務部投促局處長廖爽、電動汽車百人會常務副秘書長劉小詩、中國能源網研究中心主任馮麗雯、中國能源網首席研究員韓曉平等出席會議。
“綠色發展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潮流,代表了當今時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代表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方向。”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表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4月1日,中國南方區域調頻輔助服務市場(廣東、廣西、海南)歷經3個月試運行驗證后,進入結算試運行階段,成為全國首個實際結算的區域調頻輔助服務市場,標志著南方區域電力市場化改革進入全新階段。
3月15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提出,“碳中和是黨中央重大戰略決策,是廣泛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近年來,我國可再生能源實現跨越式發展,開發利用規模穩居世界第一。”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30日表示,截至2020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總規模達到9.3億千瓦,占總裝機的比重達到42.4%,較2012年增長14.6個百分點;202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2.2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29.5%,較2012年增長9.5個百分點。
3月30日晚,第6屆全球能效大會在線上舉辦,國家發展改革委蘇偉副秘書長出席并致辭。
風電、光伏發電、水電等可再生能源既不排放污染物、也不排放溫室氣體,是天然的綠色能源。我國明確提出2030年前碳達峰、努力爭取2060年前碳中和,對可再生能源發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全國兩會剛剛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也對可再生能源發展提出了明確任務。
當前,我國碳排放仍然處在“總量高、增量高”的歷史階段。《中國2030年前碳達峰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能源活動碳排放約98億噸,約占全社會碳排放比重的87%。可以說,能源行業想要實現減碳愿景,任重而道遠。記者注意到,近期各大能源企業編制的碳達峰、碳中和路線圖紛紛“出爐”,為綠色發展、減碳進程按下“快進鍵”。
在新冠病毒危機刺激2020年需求空前萎縮之后,世界石油市場正在重新尋求平衡,但可能永遠不會恢復到“正常”水平。國際能源署(IEA)最新發布《Oil 2021》,通過分析石油市場數據、投資趨勢和政府政策,提供了到2026年全球供需的展望。
碳中和(carbon neutral,or carbon neutrality)作為一種新型環保形式,目前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大型活動和會議采用。碳中和能夠推動綠色的生活、生產,實現全社會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