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0日-21日,2025國家能源互聯網大會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成功舉辦。本屆大會由清華大學、國家電網公司聯合主辦,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杭州市蕭山區人民政府、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杭州供電公司、中國能源研究會承辦,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清華大學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研究院合作舉辦。

大會現場
大會以“人工智能深化協同,能源科技求索創新”為主題,聚焦人工智能與能源科技深度協同,匯聚全球能源領域政企領袖、學術權威、技術先鋒,共探零碳轉型路徑,共同研討繪制數字能源時代的“中國方案”。

大會現場
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黃學農,杭州市委常委、蕭山區委書記孫旭東,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校友總會副會長吉俊民,美國工程院院士、寧波東方理工大學常務副校長兼教務長張東曉,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楊勇,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汪際峰,清華大學電機系長聘教授、青海大學副校長梅生偉等行業專家與領導,與來自能源互聯網相關企業、科研院所、金融機構、行業學會及新聞媒體等單位的領導、專家和代表千余人參加了線下會議,10萬余觀眾通過清華大學等平臺觀看了直播。大會由國家能源互聯網產業及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高文勝主持。

高文勝主持
大會開幕式上,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黃學農首先致辭。他指出,國家能源局堅決貫徹能源安全新戰略,保障能源安全,推進綠色轉型。能源互聯網作為融合先進技術與智能控制的核心載體,是驅動能源系統智慧升級和產業變革的關鍵力量。立足“十四五”收官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施行新階段,能源局將重點推進:筑牢能源安全根基,發揮資源配置平臺作用,推動新型儲能、氫能高質量發展;深度協同人工智能,構建開放生態,提升智能調控與數據價值;推動體制機制創新,激發市場活力,加強標準供給與國際接軌。他強調,要將AI快變量轉化為能源強動能,推動能源互聯網邁向智慧未來。

黃學農致辭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兼華東分部主任楊勇出席大會并致歡迎辭。他指出,國家電網深入實施國家戰略部署,以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為核心,縱深推進能源轉型與科技創新。2025年1-4月,公司經營區新增新能源9760萬千瓦,累計裝機達12.3億千瓦。新能源市場化交易電量占新能源總發電量比例在2024年首次突破50%,跨區輸電能力超3.4億千瓦,資源配置效能持續增強。在人工智能融合領域,發布《電力“人工智能+”白皮書》,提出國內首個專為電力領域設計的千億參數大模型,推動“AI+電力”系統性生產力重構。同時加速建設金上-湖北、寧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壓輸電工程及甘肅-浙江±800千伏柔性直流輸電項目,一季度電網投資同比增長27.7%,全面夯實電網安全可靠運行基礎。此外,深化需求側資源開發,積極推動虛擬電廠市場主體作用發揮,并優化各類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價格形成機制,有效提升系統靈活性與低碳轉型動能。面向未來,國家電網將持續推進電網數字化升級,深化源網荷儲協同,凝聚合作共識,共同引領能源互聯網與新型電力系統高質量發展。

楊勇致辭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汪際峰出席大會并致歡迎辭。他表示,南方電網構建“西電東送”輸電大通道,總裝機超5億千瓦,區域新能源裝機突破2億千瓦,本月將啟動南方區域電力市場連續結算試運行。公司創新性構建數字電網的π模型體系,發布行業首個數字電網標準框架,布局“3+1+X”數據中心集群,推出“大瓦特”AI大模型,實施電算協同新基建模式。展望“十五五”,南方電網公司將深化AI與能源融合,探索綠電算力交易路徑,為構建新型能源體系貢獻南網智慧。

汪際峰致辭
杭州市委常委、蕭山區委書記孫旭東在致辭中表示,蕭山作為杭州制造強區與能源需求大戶,面臨90%能源依賴外部輸入的結構性挑戰,將能源轉型列為高質量發展核心任務。率先推出國家碳達峰試點實施方案,通過數字賦能、科技引領、制度創新三維驅動低碳轉型。在電網企業支持下,光伏與儲能裝機規模及增速居全市前列,加速建設新型電力系統,推動傳統電網向能源互聯網升級,為制造業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蕭山期待以大會為契機,深化人工智能與能源科技協同,誠邀各界參與能源互聯網產業機遇,共繪數字能源中國方案。

孫旭東致辭
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校友總會副會長吉俊民在致辭中表示,清華以服務國家戰略為核心,前瞻布局人工智能與能源轉型交叉領域。科研層面在電氫混合儲能、彈性電網智能感知、能源數字孿生等方向取得進展。教育層面新設無穹書院(AI+交叉融合)與自強書院(智能+工科),推出AI輔助學位與證書項目,構建貫通育人體系。未來將持續深化復合型人才培養,加強校企協同攻關,共建研發平臺,為新型能源體系與雙碳目標貢獻清華力量。

吉俊民致辭
中國科學院施一公院士作了題為《后AI時代的生命科學與未來發展》的主旨報告。施一公院士在報告中指出結構決定功能是宇宙根本法則,AI正顛覆傳統科研,AlphaFold基于神經網絡深度學習,三年內預測蛋白質結構從2億躍升至6億量級——覆蓋地球全物種DNA編碼蛋白質,遠超百年實驗數據總和。該技術使藥物靶點發現與生命機理闡釋進入新紀元,但AI在規則領域的絕對統治力引發對技術失控的警示。科學界亟需探索AI預測結構的應用路徑,同時建立風險防控機制。

施一公院士作報告
美國工程院張東曉院士作了題為《科學機器學習與智慧能源系統》的主旨報告。張東曉院士在報告中指出機器學習在解決能源領域的復雜非線性問題方面表現出顯著優勢,但其有效應用依賴于數據的基礎支撐與領域知識的深度融合。只有將高質量數據與行業機理相結合,才能實現從“數據大”向“大數據”價值的真正躍遷。這種融合不僅提升了模型的預測精度與科學解釋性,也有助于降低對大規模數據集的依賴,從而推動智慧能源系統向更加可靠、高效和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張東曉院士作報告
會議期間,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副院長、聯盟副秘書長高峰代表清華大學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系、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和國家能源互聯網產業及技術創新聯盟正式發布了《2025國家能源互聯網發展年度報告》。本報告全面系統地梳理了能源互聯網領域的熱點政策,聚焦能源互聯網產業發展趨勢,匯總能源互聯網創新發展現狀。報告顯示,2024年能源互聯網領域呈現三大躍升:政策層面發展規劃類文件密集出臺,標準年度新增145項(總量達278項,超歷年總和);能源互聯網企業新增11萬家,增速達50%。專題深化碳達峰路徑,新增電碳計量與電-碳耦合技術分析,同步更新虛擬電廠實施規模及人工智能應用進展。該報告凝聚了社會各界對能源互聯網的共識,整合政策動態、產業數據及示范項目,為國家能源互聯網發展提供權威量化評估與戰略前瞻支撐。

《2025國家能源互聯網發展年度報告》發布
此外,大會對榮獲“2025能源互聯網最佳實踐案例”的項目牽頭企業及“卓越貢獻”專家給予表彰。

最佳實踐案例

卓越貢獻專家
在大會主題報告環節中, 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杭州供電公司總經理朱炯,遠景能源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黃志勇,杭州宇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杜鑫峰,清華大學電機系長聘教授、青海大學副校長梅生偉分別做了《人工智能在電網中的探索研究與創新實踐》、《人工智能賦能新型電力系統的探索》、《具身智能發展及其在能源領域的展望》、《基于深度學習的新型電力系統建模、感知和調控--淺談計算數學的威力》的主題報告。各位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雙碳”目標背景下我國能源互聯網產業和技術創新發展大計。

主題報告
20日下午,大會圍繞能源數字化、能源物聯網、電力碳中和、儲能應用、人工智能、新型電力裝備與工程應用等議題組織了6場分論壇,開展了廣泛深入的研討和交流。
21日上午, 來自國家電網公司、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國能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世紀互聯的專家做客綜合論壇,共同探討人工智能與能源互聯網的協同發展。

綜合論壇
此次大會以人工智能與能源科技深度協同為主線,聚焦前沿技術突破與產業實踐創新,為美麗中國和生態文明建設注入數據驅動的新視角、算法賦能的新思路及智能聯動的新舉措。大會通過系統性技術集成,為構建綠色化、智能化、可持續的能源未來奠定基石,標志著我國能源轉型進入AI賦能新階段。我國將加速核心技術攻關與生態體系建設,向全球能源發展輸出具有范式意義的“中國方案·智慧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