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人指出,這是美國首次在鈣鈦礦微型模塊領域創下紀錄。
他們在一份聲明中指出,經認證的 24% 效率比《光伏進展》雜志發布的“太陽能電池效率表(第 66 版) ”中記錄的 23.9% 的鈣鈦礦微型模塊記錄有所提高
據《光伏》雜志 5 月份報道,這也是 NREL 和 CubicPV 與美國、沙特阿拉伯和英國的研究人員合作開發的 6 cm2 微型模塊效率的提升,其實驗室效率為 23%,在 55°C 下運行 2,200 小時后衰減率不到 9%。
NREL 高級科學家 Kai Zhu 在一份聲明中表示,CubicPV 的重點是串聯太陽能設備,利用硅上的鈣鈦礦制造太陽能電池板,以捕獲更多光子并持續降低能源成本,而 NREL 的重點是推進鈣鈦礦串聯設備的制造、耐用性和效率。
CubicPV首席傳播官Laureen Sanderson表示,此次研究合作的成果將在公司內部進行轉化。她表示: “該器件擁有極高的開路電壓和填充因子,這得益于其優異的缺陷鈍化性能。我們正在評估將這些成果或衍生成果應用到我們可擴展、耐用的基線組件上的方法。”
她解釋說:“為了轉移到我們的基線,我們要求效率的提高也要達到或超過在嚴格的光/熱測試下的當前耐久性性能指標。”
據桑德森介紹,CubicPV 在其制造工藝中采用狹縫模頭涂層技術對鈣鈦礦層進行溶液處理。電池的其他層則采用成熟的溶液和氣相沉積混合方法制成。
關于串聯鈣鈦礦-硅太陽能光伏的潛在應用,桑德森表示,串聯技術擁有巨大的發展機遇,全球光伏發展路線圖需要超越當今最佳硅器件正在接近的單結極限。“串聯技術是邁向更高效率水平的明確途徑,而鈣鈦礦技術是關鍵的推動因素,”她強調道。“由于組件價格如此低廉,系統成本取決于效率,而串聯技術是降低這些與面積相關的成本的關鍵。”
CubicPV 的穩定性里程碑即將到來。“客戶渴望了解如何利用加速測試來準確預測現場性能。我們正在進行多項室外安裝。我們還在部署更高吞吐量的硬件,用于加速室內壓力測試,以構建更大規模的數據,從而加速商業化進程。”Sanderson 說道。
其努力將繼續集中于“利用美國的技術領導地位并與世界頂尖研究人員合作”,以開發可擴展、商業可行且耐用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