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中國區負責人表示,自2027年起,大眾將在華所有車型平臺推廣全新統一電子架構(CEA),該架構不僅適用于電動車,還將覆蓋燃油車。這套系統由中國本地團隊主導研發,是現有架構的升級版本。盡管大眾此前與新勢力企業小鵬在相關領域有過合作,但未來將逐步從依賴合作轉向自主開發。據透露,大眾在華軟件公司Cariad中國目前已有約70%的員工投身自主編程開發,僅30%的人員負責整合外部系統,而兩年前這一比例恰好相反。
在產品布局上,大眾計劃2026年推出“CMP緊湊型主平臺”,2027年推出面向中高端車型的“CSP中國可擴展平臺”。這些新平臺相比現有系統更具成本優勢,預計將支撐約30款新電動車型的推出。
為擴大電動車市場覆蓋面,大眾集團計劃推動一汽大眾旗下車型捷達向電動化轉型。捷達目前僅生產燃油車,未來將推出首款入門級電動車,目標售價低于1.5萬歐元(約合11.8萬元人民幣),首款車型預計2026年上市。電動化后的捷達品牌仍隸屬于大眾品牌旗下,旨在吸引更多價格敏感型消費者,深耕中國電動車入門市場。
大眾同時在重新梳理與合作伙伴的關系,尤其是與小鵬、地平線的合作。盡管過去的合作加速了大眾在華產品迭代,但當前重心已逐步轉向自主掌控。大眾強調,自主能力的提升,將為其全球轉型積累經驗、增強信心。
盡管全球經濟形勢復雜多變,中國仍是大眾的重要利潤來源。2023 年,大眾在華兩大合資企業實現利潤44億歐元,而大眾在華90%以上的投資均來自本地盈利。目前,大眾正在合肥建設總投資達25億歐元的研發中心,為其在華戰略轉型提供堅實支撐。
此外,大眾還計劃將中國打造為面向亞洲及中東地區的出口樞紐。以帕薩特車型為例,其生產基地將從南京遷至宜興,以適配工廠的電動化升級布局。值得注意的是,大眾在華新車型開發周期已從48個月縮短至24-30個月,這一高效模式正逐步復制到歐洲地區,助力其提升全球市場競爭力。
大眾方面表示,在華積累的本土化研發、決策機制優化、成本控制等經驗,正成為集團全球戰略的重要參考。“我們在中國市場的實踐,將讓整個集團在全球競爭中更具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