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登高作業向來以高強度、高風險著稱。作業人員背負沉重工具包攀爬數十米高的鐵塔,腰部承受巨大壓力,體力消耗巨大,安全風險也隨之增加。在這樣的背景下,外骨骼機器人基于仿生學原理精心設計,柔性碳纖維框架保證輕便與堅固,電驅伺服系統賦予其動力,6組壓力傳感器如同敏銳的“神經”,實時感知人體動作,在攀爬、俯身等關鍵環節精準提供20公斤級的腰部助力,且能根據不同動作靈活調節助力強度。模塊化關節設計,使其能夠自如適應鐵塔橫擔等狹窄空間作業需求,可拆卸鋰電池組更保障了長達8小時的續航能力,從功能設計到技術支撐,都為電力登高作業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外骨骼機器人有效降低了一線人員70%的腰肌勞損風險,將登塔效率提升30% ;從作業人員的切身體會出發,它能在橫擔移動時幫助維持重心穩定,極大減少高空晃動幅度,讓作業更安全、更高效。這不僅切實改善了一線員工的作業環境,減輕了他們的勞動負擔,更重要的是,從根源上降低了安全隱患,為電力作業的安全穩定開展提供了可靠保障。國網漣水縣供電公司已借助外骨骼機器人完成10千伏線路導線及金具安裝作業,且計劃在年內為3個核心班組全面配備。這一拓展意味著,外骨骼機器人正從“試點探索”走向“廣泛應用”,逐步覆蓋電力作業的多個場景,將智能化、機械化的優勢輻射到更廣闊的領域。
外骨骼機器人的引入與推廣,是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積極擁抱科技創新的有力舉措。由此,我們要像國網江蘇電力有限公司那樣,通過技術創新解決傳統作業難題,以智能化裝備賦能一線生產,推動電力作業模式轉型升級,為電網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能,在保障電力穩定供應、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征程中,書寫更加精彩的科技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