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中國出口電池的關稅政策,是白宮去年瞄準3,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征稅的一部分,將從2月14日從15%降至7.5%。預計政策實施后,計劃使用電池組的電網側儲能項目,其經濟性將逐步提升。然而,該一決策并非意味著政府對儲能市場的干預即將結束。降低關稅是為了響應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后續的談判也有可能會為市場帶來其它政策變化。
“可以肯定的是,這是朝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但是我們認為鋰離子電池首先不應該被列入對中國商品征收關稅的產品清單之中。”美國儲能協會首席執行官Kelly Speakes-Backman表示。
幾年前,電池系統集成商通常首選韓國或日本的頂級電池制造商。但是隨著近年來這些產品的供應趨緊,買家越來越多地轉向中國。在中國,成熟的供應鏈以及蓬勃發展的電動汽車行業已經讓電池行業的發展達到了美國客戶想要的質量水平。
Speakes-Backman表示,目前,約有40%的美國電網側項目的鋰離子電池從中國進口。當關稅于2019年9月1日生效時,這些項目必須承擔突如其來的價格波動。美國貿易代表先于8月20日宣布以10%的關稅稅率進行征收,然后在實施前一天表示“應總統要求”,將關稅提高至15%。
Speakes-Backman補充說:“這種關稅,特別是考慮到政策實施周期,造成了市場不必要的不確定性,而且還與聯邦政府為鼓勵廣泛使用儲能技術而制定的許多政策背道而馳。”。
儲能及其在電網彈性和能源系統更高效運行方面的應用,在華盛頓得到了兩黨的支持。就在兩周前,能源部宣布了儲能“大挑戰(Grand Challenge)”計劃,為建設2030年繁榮發展的國內儲能事業而鼓勵投資。
目前,除特斯拉與松下的合資制造企業外,美國幾乎所有安裝的電池容量都來自其它國家或地區。美國能源部希望建設國內供應鏈,將儲能產業作為重要的國家資源。
現在,市場參與者必須根據新的關稅水平調整采購策略,也面臨著未知的政策變動。據白宮稱,這次達成的協議是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第二階段計劃于2020年大選后完成。白宮表示:“美國貿易代表將繼續考慮在這項調查中所采取的行動。如果適當,可以進行進一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