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光伏新增創紀錄的達到87.4GW的同時,以央國企為代表的電站投資商光伏累計裝機規模也屢創新高。此前,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彭勇曾表示,截止到2022年底,中央企業的新能源裝機總量達到了4.4億千瓦,占全國的58%。
央國企作為光伏、風電電站的主力投資商,從總裝機來看,國家電投、國家能源集團、華能集團總規模均突破50GW,其中國家電投以95.61GW的規模領銜11家電力央企,國家能源集團則達到70GW,華能達到51GW,華電、大唐、中廣核、三峽集團四家電力央企風、光總裝機則落在30GW以上,除國投電力、中節能外,剩余央企則均達到10GW級。

備注:以上數據通過公開渠道查詢以及咨詢所得,均為控股裝機,若有誤差請以央企正式公布的裝機數據為準,上表僅供參考
光伏方面,截止到2022年底,國家電投成為首個突破50GW的電力央企,華能、華電、國家能源集團、三峽、中核、中廣核則均突破10GW,“五大六小”電力央企光伏總裝機超155GW。
風電方面,國家能源集團風電累計裝機規模突破50GW,國家電投、華能、華電、中廣核、大唐則均突破20GW,三峽、華潤則落在10GW級以上,11家電力央企風電總裝機近250GW。
需要強調的是,11家電力央企在風、光領域的集中度呈現一定的分化表現。風電領域,11家央企風電總裝機達到了約250GW,其全國占比約68%左右,較去年占比稍有提升。而光伏領域,11家電力央企的總裝機約155GW,全國占比約39.6%,與風電呈現出較大差異性。但需要注意的是,11家電力央企在光伏領域的集中度成正呈現出逐年上漲的趨勢。
從近4年光伏們統計的“五大六小”電力央企的裝機數據來看,其光伏總規模全國占比從2019年的22.3%逐漸上漲至當下的39.7%,集中度雖有所上升,但實際增幅則呈現放緩的形勢。

備注:以上數據通過公開渠道查詢以及咨詢所得,均為控股裝機,若有誤差請以央企正式公布的裝機數據為準,上表僅供參考
總體來看,在去年的光伏增量中,國家電投新增規模超10GW,華能、國家能源集團、華電則超5GW,其余企業則大多落在1~3GW級,中節能新增規模則不足百兆瓦。從增速來看,近半數企業增速達到了50%左右,國家能源集團在2022年仍保持了增幅領先的地位,其次是華電、大唐、國投電力、華能仍保持了較高的增長態勢。但需要注意的是,多數企業的增速相較于2021年實際呈現下降趨勢。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2022年的典型變化之一是央企通過收購存量電站來提高新能源規模的方式正大幅減少。有第三方機構統計顯示,2022年央國企公開可查的電站收購規模不足2GW,與前兩年5~6GW的年度收購規模形成明顯的差距。
在普華永道看來,2022年為集中式電站交易“合規年”,隨著一季度末國補核查以及企業投資后評價工作的開展,部分收購存在的合規以及收益不及預期等問題得以顯現,下半年集中式電站并購交易有所放緩。外部政策監管疊加較長的內部決策流程,央國企已將交易規模視為與項目質量同等重要的因素,進一步推升交易規模門檻。
分開來看,國家電投已經成為央企新能源投資領域的“領頭羊”,新能源規模即將邁入100GW大關。近四年來,國家電投光伏年均新增幾乎均達到了10GW級,根據國家電投2025年80GW的光伏規劃來看,預計未來仍將以10GW/年的增量持續擴大光伏優勢。根據年初國電投2023年工作會議重點來看,國家電投將聚焦用戶側和綠電轉化重點方向,多舉措提升管理效益和發展質量,著力推進優化后的五大產業板塊高質量發展。
華能集團近兩年光伏新增裝機基本保持了5GW+/年的速度,2022年,華能新能源開工2407萬千瓦、投產1295萬千瓦,新能源裝機規模突破5000萬千瓦。2023年初,華能集團召開了新能源推進會,初步安排200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實現實體開工和施工準備,全年新能源開工3000萬千瓦以上,投資額度超1000億元。項目共計152個,涉及全國29個省區,聚焦“三線一帶”,即北線清潔能源基地、東線海上風電、西南“風光水儲”一體化基地,以及中東部分散式分布式連片項目的建設開發。
國家能源集團盡管在光伏領域投資啟動較晚,但延續2021年增幅最高的趨勢,2022年同樣以90.7%的增幅引領11家電力央企。國家能源集團光伏總裝機也由不足2GW“強勢”進入央企光伏總規模的TOP 3,近兩年幾乎保持了7~8GW/年的增量,從國家能源集團提出了“十四五”期間50GW的光伏新增規劃來看,未來年新增規模將超10GW/年。2022年,國家能源集團新能源項目開工2557萬千瓦、投產1180萬千瓦,取得寧夏、甘肅24GW風光大基地指標,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達到31%。日前,在國家能源集團一季度發布會上表示,2023年,計劃建成投產山東渤中、江蘇射陽、浙江象山等一批海上風電項目,以及寧夏中衛、寧東、新疆甘泉堡等一批基地光伏項目。
華電集團光伏投資相較于2021年呈現了較快的增長態勢,增量達到約7GW左右,增幅由此前的50%提高到了82%。2022年,華電集團整合旗下新能源資產,以華電新能源作為開發投資主體擬回A股,截止到去年6月底,華電新能源在運風光裝機已達27.94GW。華電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江毅在今年兩會期間曾表示,2022年中國華電加大新能源發展力度,70%以上的資金投向風電光伏新能源,風光電核準、開工、投產數均創出歷史新高。未來,將加大力度規劃建設大型沙戈荒新能源基地、流域水電風光儲一體化基地、大型海上風電基地等大型新能源基地。
三峽集團盡管“因水電而起,因水電而強”,但其由點及面的能源轉型正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三峽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雷鳴山曾表示,“大水電雖是三峽集團的看家本領,但新能源業務也是三峽集團未來保持清潔能源發展優勢的關鍵力量。”截至2022年底,三峽集團新能源裝機容量近3200萬千瓦,“風光三峽”全面建成,其中海上風電裝機容量近500萬千瓦,居中國最大,全球第二。去年12月底,三峽集團集中開工22個新能源項目,規劃裝機1963.68萬千瓦。旗下三峽能源更是于今年年初表示,目前已累計儲備了新能源項目約140GW。
中核集團雖以核電為主,但光伏裝機近兩年來保持了高速增長的態勢,從2019年的1.5GW到2022年的13.7GW,中核集團新能源裝機正在實現趕超式發展,截止到2022年底,中核集團新能源控股裝機已超19GW。日前,中核旗下上市公司中國核電表示,新能源領域2023年力爭獲取指標1000萬千瓦,開工建設1000萬千瓦,新增新能源裝機600萬千瓦,全力推進大基地項目,在重點區域深耕細作,力爭實現2到3個大基地項目落地。
中廣核同樣是以核電為主,但新能源保持了約2GW/年的增速。年初,中廣核新能源在京召開2023年工作會議表示,2022年中廣核新能源全年獲取開發指標1825萬千瓦,上網電量超過600億度,新增投運容量721萬千瓦,在運裝機容量突破3500萬千瓦,邁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2023年將堅定不移做快做大做優新能源產業,圍繞做好清潔能源發展大文章,加快構建具有行業影響力的一流清潔能源供應商和服務商。
大唐集團作為五大電力央企之一,其2022年光伏增幅同樣顯著,盡管增幅高達60%,但仍未跨入10GW“臺階”。事實上,近兩年來大唐一直在大手筆布局新能源領域。去年以來,大唐開工了托克托200萬千瓦新能源外送項目,建成并網了國家首批大型風光基地大唐華銀湖南婁底生態治理100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吉林向陽1.15GW風光互補一體化項目。2023年一季度,中國大唐新開工13個新能源項目,全年計劃開工1560萬千瓦、投產1155萬千瓦。
中節能、華潤、國投電力盡管光伏累計裝機規模體量偏小,但實際項目儲備規模卻不容小覷。根據中節能太陽能公司年報顯示,截止到2022年底,其在建光伏電站達1.784GW,擬建或正收購電站達2.8GW,在光資源較好、上網條件好、政策條件好的地區已累計鎖定了約16GW的優質自建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和收購項目規模。
華潤電力則在此前擬分拆華潤新能源上市的招股說明書中顯示,截止2022年底,其光伏運營權益裝機容量為1212兆瓦,在建權益裝機容量為5604兆瓦。2022年新核準或者備案了約6670MW風電與18260MW光伏項目,合計24930MW。其中在建的風電、光伏權益裝機分別為4857MW與5604MW,預計2023年風光新增達7GW。
國投電力作為國內第三大水電央企,2022年以來,雅礱江水電柯拉光伏電站、臘八山風電項目、兩河口混合式抽蓄項目有序推進。根據雅礱江流域可再生能源一體化規劃研究,雅礱江流域清潔能源基地總規模超8000萬千瓦,其中水電約3000萬千瓦、風電、光伏發電超4000萬千瓦。國投電力此前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曾表示,十四五期間公司規劃控股裝機容量達5000萬千瓦,其中清潔能源裝機占比約72%,新能源持續發力。
電力央企作為我國主要的電源投資主體,已經呈現出加大新能源投資、積極擁抱新能源的動態。可以預見的是,隨著“雙碳”目標的不斷深入,電力央企在新能源領域的投資傾斜力度正逐漸加大,但與此同時,央企也提出了保障新能源項目合理盈利水平,加快解決部分地區的新能源消納問題的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