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華德智慧與天津大學、廣東美的、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等五家單位聯合申報的科技成果:基于邊云協同的建筑能源精準預測與智慧控制技術及應用,由天津市科學技術評價中心鑒定為國際領先水平。

研發背景:
建筑能源系統的精細化、智慧化供能是降低建筑運行能耗與碳排放的關鍵所在,是建筑領域實現碳中和目標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傳統的建筑負荷計算理論與方法、能源管理邏輯和運維架構存在以下問題:
1、難以深入挖掘
建筑負荷與低碳產能的非線性與不確定性導致難以準確預測,缺乏對人工智能預測方法的有效利用,并且未能對建筑內在特征深入挖掘。
2、通信架構復雜
建筑能源設備建模繁瑣,通信架構復雜難以快速部署,缺乏考慮建筑時延特性的精細化設備模型,導致能源系統信號交互及信息處理效率低下。
3、難以精確調控
傳統控制方法難以實現精確調控,控制目標單一且調試過程費力,對運行數據及預測數據缺少有效利用,無法實現建筑能源系統高效運行。
研發成果:
華德智慧與天津大學、廣東美的等共同研發的科技成果在人工智能與建筑內在特征相耦合的源荷預測方法、建筑能源系統邊緣側建模方法與邊云組態架構技術、基于模型預測控制的建筑能源系統智慧調控技術三個方面取得了自主創新技術突破,實現了建筑能源系統的“精準預測”、“快速組態”和“智慧調控”的全系統、多場景能效提升。該技術形成的標準體系,規范了公共建筑的節能設計、建設、運營、和管理,極大促進了該成果在智慧建筑行業的應用和推廣。

主要技術性能指標國內外對比:
本研究成果對比國內外同類技術的先進性在于:融合建筑熱特性的機理模型的負荷預測精度提升5.7%、優化改進的融合模型的預測精度提升6%、溫度計算誤差降低53.3%、建筑能源系統節能14.9%、電網凈負荷波動率降低49.3%。
經濟效益
本項目研究成果已成功在共同研發單位得到了應用和產業化實施,節支總額9000萬余元。除此之外,本項目研究成果還推廣應用于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團泊院區)、靜海國際商貿物流園等十余個應用單位,節支總額4500萬元,經濟效益顯著。
華德智慧重視生態合作,遵循“價值創造”和“企業自主度”,合作模式多樣,包含但不限于資源置換、項目合作、產品聯營、聯合開發等。華德智慧將大力拓展生態合作,實現節能行業更深層次的互補、嵌入和互惠,與合作伙伴共謀綠色發展新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