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界網訊:1月15日,哈電集團(秦皇島)重型裝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機器轟鳴、焊花閃爍,各條生產線高速運轉。穩壓器、安注箱、堆芯補水箱、余熱排出熱交換器等核電建設重要組件正在工人們的精心操作下加緊生產。
裝備制造業是國之重器,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裝備制造業發展,始終把裝備制造業作為我市支柱產業來抓。在市委、市政府的持續推進下,我市裝備制造業發展步履鏗鏘,取得了長足進展,產業規模邁上新臺階,智能制造水平明顯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市場主體進一步壯大,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力引擎。
2003年,哈電集團看中我市優越的區位、交通優勢,選擇在我市布局,哈電集團(秦皇島)重型裝備有限公司應運而生。“十三五”期間,面對激烈的核電市場形勢,哈電重裝加強產品研發、提高創新能力,企業發展實現穩中有進。累計完工交付391臺套產品,其中,核電產品263臺套。核電產品覆蓋國內外20多個核電站,蒸汽發生器市場占有率達到國內行業第一。國產首臺AP1000蒸發器的生產成功,海外首臺華龍一號蒸發器、全球首臺高溫堆蒸發器等一系列重點產品的交付,大幅提升了公司形象和品牌影響力。公司生產制造部副經理王歡介紹,公司的生產經營態勢良好,截至目前,在手待執行訂單約70億元,大家對公司發展充滿了信心。
圖為哈電重裝工人對三門核電3號蒸汽發生器泵殼進行PT探傷
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區擁有山海關港區碼頭,域內風電電機、葉片、電纜、電氣設備生產企業集聚,發展新能源及高端智能裝備制造業優勢明顯。近年來,開發區以創新驅動為引領,以集群發展為主線,引進國內外新能源裝備制造龍頭和配套企業,走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道路,推動產業提質提量,努力建設集光伏電池、光伏組件、光伏裝備制造及核電、水電、氫能、儲能等產業于一體的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基地。
中油寶世順(秦皇島)鋼管有限公司位于開發區東區,主營業務包括高端油氣管材、新能源管材等多個方面,是國家管網的主力供應商。不久前,全球首條18.3米螺旋、直縫雙工藝新能源焊管生產線在這里竣工投產,填補了國內新能源焊管領域的空白,為我國重大能源項目管道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這條生產線首次在焊管領域采用‘兩頭一尾’直縫、螺旋雙工藝的創新工藝布局,實現了直縫焊管、螺旋焊管兩種工藝柔性切換,可以靈活應對新能源市場和傳統油氣輸送市場的需求,是國內唯一可以生產兩種工藝18.3米鋼管的生產線。”中油寶世順(秦皇島)鋼管有限公司新能源管材廠廠長常向陽介紹。據了解,這條生產線是國內首個采用3D孿生技術,并且擁有世界上首臺18米膜片式成型機的管材生產線。多項高端技術和設備的應用,使制造環節更加精細化、準確化。目前,新能源管材制造項目實現了4項國內第一、2項世界第一。
開發區把項目帶動作為新能源及高端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的具體抓手,2023年引進相關產業項目30多個,涉及光伏、核電、新能源電池、智能物聯網、軌道交通、能源裝備等領域,投資額達300多億元。2023年前10個月,全區新能源及高端智能裝備制造產業集群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76.25億元,同比增長10.38%。
風正時濟,自當破浪前行。我市高端裝備制造業主要集中在汽車及零部件、軌道交通、海洋裝備、電力裝備、能源裝備、機械制造等領域,涌現了中信戴卡、威卡威、中鐵山橋、山船重工、天威秦變、哈電重工、天業通聯等一批龍頭企業。
中信戴卡作為河北省、秦皇島市制造業的領軍企業,成為裝備制造業的領跑者。2021年9月,中信戴卡6號線獲批世界經濟論壇“燈塔工廠”,填補了世界鋁車輪行業“燈塔工廠”空白;
中鐵山橋發展為中國生產鋼梁鋼結構、鐵路道岔等產品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制造企業,被譽為中國“鋼橋的搖籃、鐵路道岔的故鄉”;
山船重工成為北方重要的修造船基地之一,年造船能力140萬噸,修船200余艘,修船能力居全國前十;
天業通聯重工自主研發制造了國內首臺900噸高速鐵路架橋機、900噸輪胎運梁車、輪軌式提梁機;
哈電重裝建設成為百萬級核電機組、核軍工、大型化工容器等產品生產和海運為一體的大型制造基地和出海口基地;
哈電通用公司生產的首臺重型燃氣輪機于2022年2月下線,為國內首臺重型燃氣輪機,填補了我國生產重型燃氣輪機的空白;
……
號角錚錚,催人奮進。回望“十三五”,“秦皇島制造”求新求變、量質齊升,完成華麗轉身;“十四五”,秦皇島制造正向著更高層次、更高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