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揚奮進力量,做勇于創新的“追夢人”
奔跑在歲月不居、時節如流的追夢路上,惟其只爭朝夕,以“又日新”的時間更新,方可御風奮進。
一提到科技創新、新技術、新研究,大家第一時間總能想到的就是科研小組。他們不僅是最新科技資訊和新技術的匯聚地,更是該公司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自成立以來,科研小組深耕火電行業安全生產、節能降耗、數字化轉型等領域,不斷前進,探索未知,勇當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升級的強力引擎。
因為勇于嘗試,他們針對生產現場視頻網絡延時、數據傳輸慢等問題,深入研究5G+網絡方案,主導策劃5G+智慧點巡檢項目,參加第六屆5G+“綻放杯”有色能源賽道專題賽并獲得決賽一等獎,入圍全國賽獲得優秀獎。
因為敢于探索,他們針對公司燃料系統智能化水平薄弱等問題,積極探索新技術,深入研究燃料系統智能化,主導該公司“黑燈燃料島”項目籌劃和建設,該項目入選2024年泉州市政府重點科技項目。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由他們主要參與的噴氨優化項目獲得福建省百萬職工“五小”創新成果獎三等獎,團隊累計發表科技期刊論文8篇,已獲得授權1項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
挖掘創新潛力,做科技創新的“奮楫者”
行進在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征程上,惟其敢為人先,以“又日新”的作為創新,才能書寫新篇。
“科研小組又組織了一場關于科創制度的培訓,咱們去聽聽。”
“前段時間通過知識產權的專項培訓,了解不少知識。”
“這次技術交流請了專家過來,平時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好好咨詢了。”
華中科技大學國重實驗室、華北電力大學、東南大學、西安熱工院、國機集團廣州機械院……一支支優秀的技術團隊被他們邀請來該公司做技術交流。知識產權專項培訓、科技項目流程專項培訓、科創制度專項培訓、首席師及金牌工程師專題講座……一場場培訓在該公司開展。科研小組以創新發展重點、難點工作為切入口,結合該公司三支隊伍人才建設,著重培養一專多能復合型人才,組織開展科技創新規章制度、管理技能和新技術、新工藝培訓,實現“思想教育、技術技能、綜合管理、創意創新”四個維度全覆蓋,有效促進該公司員工綜合素質提升。
一次次宣傳、一場場培訓、一個個技術交流,像一顆顆種子撒在了該公司這塊“沃土”里。2023年,播撒的種子漸漸發了芽,年度征集的創新創效建議中有29項高質量通過審核;論文評選活動中,7名員工獲得嘉獎。
砥礪初心使命,做轉型發展的“答卷人”
置身于百舸爭流的競爭中,惟其奮楫爭先,以“又日新”的自我革新,方能化繭成蝶。
涉淺水者得魚蝦,涉深水者得蛟龍。為了更好地推進該公司數字化轉型成果轉化運用,科研小組“邁開步子”,先后赴宿遷、漢川、東勝、北侖等電廠學習智慧電站建設成功經驗和發展模式;“擼起袖子”,與泉州先進院、黃驊港務公司、國能低碳院、新能源院、南京電科院等單位開展前沿技術交流,進一步明思路、定舉措、謀長遠;“甩開膀子”,主導編制該公司智慧電廠建設方案,順利通過國家能源集團及外部專家評審;“沉下身子”,協助健全完善該公司智慧電廠示范建設組織架構體系,明確責任分工和時間節點目標,確保該公司智慧電廠建設平穩有序推進。
攀山越水尋常事,英雄不識艱難字??蒲行〗M堅持“立足需求選點、點面結合調研、因地制宜落實”,打通科技成果轉化堵點卡點,將數字化轉型“潛能”轉化為促進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他們參與并策劃的《工業智能化電站鍋爐受熱面全壽命周期預警系統技術研究及應用》《基于數據挖掘的電站運行決策支持系統研究與應用》《輸煤棧橋燃料系統可視化分析及隱患排查系統》等7項科技項目均高質量通過專家驗收。推動《基于能級匹配的大容量機組高參數工業供熱系統研究與工程示范項目》獲得中國節能協會綜合能源技術創新獎特等獎,《工業鍋爐大數據分析項目》獲得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創新獎三等獎及上海市第35屆優秀發明選拔賽優秀創新獎。
展望未來,科研小組將立足崗位,進一步深化科技創新管理工作,營造對標先進、提升技能、創新創效的濃厚氛圍,激發青年員工干事創業激情和創新創效活力,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許文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