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區將加快油氣、煉化及石油石化下游產品精深加工,加快煤制天然氣、煤制烯烴、煤基多聯產等清潔、節能和循環經濟示范項目建設。通過這些能源深加工項目的實施,我區優勢資源不再被簡單開挖后直接出疆。
作為一種基礎化工原料—芳烴,經過深加工后可以生產高檔面料、家電配件,包括礦泉水瓶在內的上百種產品,但是,中國石油烏魯木齊石化公司每年生產的上百萬噸芳烴,全都運出新疆,今年,這一狀況有望得到改變,公司總經理郝新剛:“我們烏石化三大戰略,其中一個就是資源就地轉化戰略,要支持新疆發展,要把資源留在新疆,我們中石油已經定了,各地實施的招商引資項目經信委平衡我們的資源。要把新疆一次能源要進一步加大它的轉化力度,它必將帶來的是再就業,再一個產業鏈延伸,帶動的是整個經濟的發展,而不是這種孤島經濟。”
烏石化芳烴下游產業鏈目前正在積極籌備中,而新疆眾和股份有限公司甘泉堡新材料工業園已提前一年完成一期項目建設,這一項目將依托新疆豐富的煤炭資源,把基礎的電解鋁原料加工成高純鋁、電子鋁箔和電極箔產品,這些是生產高鐵機車和大飛機所必需的新材料。新疆眾和董事長劉杰:“新園區的建成、全面投產后,我們將形成20萬噸高純鋁、5萬噸電子鋁箔和1200萬平米電極箔的生產能力,進一步提升了公司為國防、軍工、航天航空和電子材料以及軌道交通和能源等重大產業提供服務的能力。
去年,我區工業增加值完成2940億元,其中以電力、化工、煤炭、有色等為代表能源加工行業占比升至50.6%,首次超過了石油開采工業。自治區經信委經濟運行局局長張東濤表示,今后這一比例將會進一步上升:“提高能源的深度轉化,我們繼續壯大石油工業、延伸石油的產業鏈,提高我們深加工能力,與此同時,我們著眼于新疆煤炭優勢,發展煤電、煤電鋁、煤電硅包括我們燒堿、PVC等一些行業,包括我們下一步還有煤化工項目,還有‘煤’字頭的化肥,這是我們新疆的優勢所在。”
自治區黨校發展研究中心教授姬肅林表示,加大能源深加工,最終受益的是全區各族群眾:“能源資源的就地加工轉化是新疆科學發展、后發趕超的必由之路。初級產品的加工增值,明顯優化了新疆的產業結構,大幅度提高了新疆經濟總量、財政收入,同時促進就業,提高了各族群眾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