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旭日服裝廠在上世紀70年代迫于競爭壓力,走出香港到菲律賓設廠,卻成為菲律賓成衣出口第二大企業。這種模式隨后被復制到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孟加拉、中國等地,都取得成功,旭日服裝廠逐步發展成為綜合性集團。
旭日服裝的創辦者、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楊釗在此間舉行的第十二屆世界華商大會的一場分論壇上,向眾多渴望如他一般成功的中國民營企業家們分享了自己的創業故事。
在這場以發展和機遇為主題的華人商界盛會上,與會的中國民營企業代表與來自全球的華商精英“親密接觸”,在分享與討論中碰撞出一本中國民企“走出去”的“生意經”。
“中國民營企業要保持基業長青、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要過好家族制、多元化、國際化‘三關’。”已經涉足了多項國際投資的四川宏達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滄龍對與會華商感嘆。
劉滄龍認為,參與國際競爭是任何優秀企業都無法回避的問題,也是中國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然選擇;一旦“走出去”,企業面臨的挑戰也會是“前所未有”。
“由于缺乏對境外法律法規和文化習俗的了解,不少中國企業在國外遭遇了法律糾紛和文化沖突;由于缺乏對當地社會關系和市場信息的掌控,難以快速融入當地社會并及時掌握當地的市場信息;由于缺乏高素質的涉外職業人才,使得企業在經營中常常處于被動。”劉滄龍認為,在這個過程中加強與熟知海外市場的華商合作,將幫助民營企業克服障礙,突破瓶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川自貢銀海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祥平也希望向華商“取經”。他告訴記者,除了經營房地產外,他還涉足了珠寶行業,一直與緬甸有貿易往來,最近正在考慮依托這些生意關系到緬甸投資,非常希望能夠尋找到優秀的華商合作伙伴。
“民營企業和國企應該發揮各自優勢、攜手合作,效果很好;借‘洋船’出海,在當地尋找合作伙伴;充分借助華商在當地的豐富資源。”作為民營企業“走出去”的先行者,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直奔主題地拋出幾條經驗,指點民營企業如何實現對外投資項目盡快落地。
面對中國民企的“虛心好學”,華商精英們也表達出了強烈的合作意愿。
中國僑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泰國正大集團董事長謝國民也向記者表示,他認識的一些中國民營企業家具有非常豐富的經商經驗,但缺少海外投資的“引路人”,他愿意利用華商的自身優勢幫助中國的民企“走出去”。
謝國民還透露,來自全球的華商組織正在洽談一個基金,他設想這個基金不僅將用于投資中國,也將用于引領中國的企業進軍海外。
楊釗表示,香港作為國際知名的自由港,歷來是中國內地民營企業“走出去”的橋頭堡;同時,港商是“走出去”的先行者,在海外擁有廣泛資源,可以成為良好的海外合作伙伴。
當前中國民企“走出去”正面臨難得的發展新機遇,這是本屆華商大會嘉賓的普遍觀點。因此,有關海外華商與中國民企合作共贏“全球機遇”的話題被多次提及。
中國商務部、國家統計局等近日聯合發布的《2012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2年底,中國投資者共在境外設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近2.2萬家,分布在全球179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出較上年下降17%的背景下,中國去年對外直接投資創下878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