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16日在北京發布了《2016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藍皮書》。藍皮書指出,2015-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將在新常態下運行在合理區間,中國經濟不會出現硬著陸。預計2016年中國通縮壓力將持續,經濟增速將在6.6%-6.8%之間。
這份藍皮書指出,2015年,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加快,經濟增長新動力不斷積聚,但由于經濟增長新舊動力存在錯配、分化和差異,導致政策調控在穩增長、去產能、去杠桿之間的協調平衡難度加大,挑戰增加。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長7%左右。藍皮書說,2016年是我國“十三五”規劃的第一年,中國經濟增長將在新常態下運行在合理區間,就業、物價保持基本穩定,經濟不會出現硬著陸。2016年中國經濟增速預計在6.6%-6.8%之間。
藍皮書副主編、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分析說,實現這樣的增速,對于明年的中國經濟來說,也并非易事:“第一,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新常態,結構調整在加快,潛在增長率區域下降;第二,全球貿易低速增長,外部需求疲弱態勢仍將持續;國內投資基數已經十分巨大,投資增速將回歸常態;消費總體仍將保持平穩;第三,國內將加大積極財政政策實施力度,并加強穩健貨幣政策實施的靈活性和前瞻性。在這樣一些條件和因素的影響下,實現2016年中國經濟有質量、有效益的6.6%、6.8%的增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李揚表示,目前,中國經濟已進入了一個全面的、綜合的、內涵性的增長路徑,這就決定了我們不能只看增長速度,還要可按增長的效益和可持續性:“中國經濟已經過了那種單純量的擴張,就是那種擺脫貧困、趕超的階段,現在我們是在超越中等收入陷阱,目標是取得人的全面發展,我們除了要GDP之外,還要讓人的生活更加舒適,除了增長速度之外,我們還要增長的質量、責任的效益和增長的可持續性,所以,我們判斷中國經濟形勢的時候,千萬要擺脫原有的框架。我們現在更多的力量要放在環境上、質量上、效率上。”
此外,藍皮書還顯示,從三大需求來看,2016年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將達62.1萬億元,名義增長9.7%,實際增長10.5%,在10%左右的新的投資增長平臺上保持平穩的增長。預計2016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和實際增長率分別為10.1%和9.4%,保持總體穩定的增長。綜合考慮到國內外需求、大宗商品價格、強勢美元以及外貿翹尾因素的影響,預計2016年中國出口和進口分別下降0.3%和3%,降幅比2015年有所收窄。2016年中國通縮壓力將持續。預計2016年全年我國CPI仍將維持小幅上漲,PPI持續下降進入第5年。
面對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和通貨緊縮壓力持續的形勢,藍皮書建議,應該把“穩增長、增效益”作為積極財政政策的重心。對此,李雪松解釋說:“加強積極財政政策在擴大需求方面的直接作用。適度加大政府投資力度,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在基建投資方面先導作用和對民間投資的帶動作用。建議2016年財政赤字規模擴大至2.12萬億元。適度增發專項建設國債;加快構建新的地方稅體系,適度擴大地方財政稅源。”
藍皮書還提出,明年要實施結構寬松的貨幣政策;加快利率市場化定價機制建設,密切跟蹤預警并穩定人民幣對一攬子貨幣的匯率指數預期,加強對跨境資本的有效監管;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建立健康有序的資本市場,改善金融結構,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加快金融機構治理體制改革,改善金融宏觀審慎風險管理,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