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中國制造2025》要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題,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推進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
智能制造系統是一種由智能機器人和人類專家共同組成的人機一體化智能系統。在制造過程中能以一種高度柔性與集成的方式借助計算機模擬人類專家的智能活動進行分析、推理、判斷、構思和決策,從而取代或延伸制造環境中人的部分腦力勞動,同時收集、儲存、完善、共享繼承和發揚人類專家的智能。制造業的發展由最初的手工制造到高度自動化制造再到柔性自動化制造,再發展到智能化制造。智能制造系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從而提高企業效益。
智能制造的核心是制造,“智能”是隨技術進步不斷更新的模糊概念,技術普及了就認為不怎么“智能”了。因此不要花太多精力追問“智能在哪里”,不要攀比“智能”。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個性化可能是更切實際的目標。
智能制造的關鍵技術是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數字化設計制造的核心技術是建模仿真。智能制造需要通過傳感器采集大量數據,通過仿真模擬算法分析大數據獲得智能,才能產生價值,因此就關鍵內涵而言,可以說:智能制造 = 傳感器 + 模擬仿真 + 控制系統 + 智能算法。
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將服務整合在內,延展到產品的全周期,延展產業鏈的同時,服務帶來了新的產業價值,智能制造時代的產品其核心價值并不是產品本身,而是服務用戶。
智能制造追求的個性化制造、大規模定制本質上是解決通用性和高效率的矛盾。通過生產線的可重構和軟件定義制造滿足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需求,同時又能合理控制成本。
在“十三五”期間,推進智能制造工作的重點是抓好一批智能制造1.0的試點示范企業,重點突破,以點帶面。要把主要力量放在數字化制造技術的推廣應用普及工作上,著力抓好數控一代產品創新工程和制造裝備技術改造工程,致力于整個制造行業產品的升級換代和生產裝備的升級換代。
與此同時,還要注重激活存量,經濟能不能穩住,當下主要取決于現有產業和企業能不能修復動力,要通過技術改造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盤活巨大的存量資產。
科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根本動力在于新一輪科技革命,這體現在信息技術指數級增長、數字化網絡普及應用、技術融合和系統集成式創新以及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和戰略突破上。
中國新制造要想在世界的舞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須要有從零到一的創新精神,重視產品核心研發技術,打造自主品牌,積極擁抱互聯網+,打造自動化、智能化、智慧化工廠,并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技術,提高制造工廠效率,提升產品品質、降低生產成本。只有用工匠精神融入到產品當中去,做到專注而又極致,才能夠真正意義上實現中國新制造、中國制造2025,才真正能夠讓中國制造,走出中國、引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