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戰略的首次提出是在2013年的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此后,工業4.0概念逐漸引人注目。隨著信息技術逐漸變成一個行業,它在重塑自身的時候,也在重塑全球市場。
自德國政府提出工業4.0之后,全球也開始發展,因而為制造商、半導體元件、系統整合廠商業者等帶來新的商機,其中機器人可謂是直接受惠的產業。
近年來,由于人口基數的龐大和市場需求的發展,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已經在國際上處于領先位置,互聯網用戶有7.1億,加上移動互聯網用戶有9.8億,這里有巨大的消費需求,這就給了制造業極大的機會。
制造業企業的轉型升級的路徑和方向應該是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和服務化,要打造數字化工廠,通過機器人替代人工實現自動化,通過軟件實現信息化,然后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實現柔性化的生產方式,再通過協同供應鏈達到跨企業的上下游信息透明、協作設計與生產,直面互聯網用戶,最終滿足個性化時代的定制生產和服務。
不僅機器人產業直接受惠,有鑒于工業4.0囊括的九項技術中,自主性機器人只是其中之一,包括網路技術、云端資料中心分析運算及儲存設備、軟體分析平臺,以及半導體元件如微控制器(MCU)、感測器、網路技術元件…等等,也都因工業4.0而取得搶進新商機的門票。
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需要從封閉走向開放體系,以網絡化協同實現制造資源局部優化向全局優化演進。因此企業不但要自己實現制造端的數字化、智能化改造,還要與云端連接,實現跨區域、跨企業、跨行業的聯合設計、聯合研發,將傳統順序、獨立、碎片化的研發工作在時間、空間范圍上交叉重組,整合多方設計資源,以期實現從產業鏈級協同向生態平臺演進。
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將使企業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各環節、各業務、各要素的協同規劃與決策優化管理,有效提高企業的市場反應速度,并為客戶提供最優化的整體解決方案。
中國傳統制造業新一輪大洗牌在所難免。擺在這些企業面前的生路要么是轉型,要么是升級提升競爭力。
而制造業要想真正轉型升級,應該按照國家制定的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從供給側改革,走向價值鏈高端,利用中國互聯網發展的優勢,打通中間流通環節,直接對接和面向用戶需求,讓需求拉動生產,滿足個性化需求,釋放過剩產能。
全球市場瞬息萬變,制造業必須有快速應變能力,以滿足客戶的需求,創造新的市場機會。在我們所處的時代,信息科技、營運技術和全球大趨勢來勢洶洶,將改變制造業的商業模式,以及制造業跟客戶和供貨商的關系。
未來最需要工業4.0技術的是消費性產品制造商,產品生命周期短,更需要聆聽消費者的聲音,滿足其需求。消費者也逐漸習慣物聯網和數字化所帶來的便利,唯有能夠及時響應消費者需求的企業,才會成為新經濟時代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