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2017年中德標準化合作委員會會議在青島中德生態園舉行,會上,中德兩國達成智能制造、工業4.0等多項標準化合作項目。
6月29日,中德兩國最高級別雙邊標準化會議——2017年中德標準化合作委員會會議在青島中德生態園舉行。質檢總局黨組成員、國家標準委主任田世宏、國際標準化組織主席張曉剛出席會議并致辭。
國家質檢總局黨組成員、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主任田世宏指出,標準作為貿易便利化的重要手段,對于提升中德經貿合作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兩國在標準化領域的合作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推動中德標準化合作邁上新的高地,更好發揮標準的“軟聯通”作用,倡議繼續深化國際標準化合作,推動“一帶一路”標準化合作,加強人員信息交流,共同譜寫中德標準化合作新的篇章。
經過改革開放近四十年的努力,中國經濟確實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中國的經濟總量也一躍成為全球第二。這其中,制造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解決貧困問題、居民的就業和收入問題,確實過度注重了與規模,而忽視了質量與效益、品牌與品質。這也是每個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都需要經歷的過程,是必須滿足的程序。中國在解決了第一方面的問題以后,自然需要轉型到品質、質量、品牌等方面,需要向發達國家靠攏,需要向發達國家學習。
因此,中德雙方決定,在智能制造(工業4.0)、電動汽車、醫療器械、能源、生物、銀發經濟等重點領域共同推動制定國際標準,同意中方與德方共同擔任國際標準化組織生物技術專業委員會聯合主席,并成立中德標準化戰略工作組,以推進兩國標準體系相互兼容,為促進兩國制造業升級、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提供技術支撐。
早在2011年6月,在中德兩國總理見證下,中德雙方簽署了《關于成立中德標準化合作委員會的聯合聲明》,提出,為進一步促進中德兩國貿易便利化,深化經濟技術合作,提升標準化領域的合作關系,強化標準化領域的對話機制,加強在國際標準化組織的協同合作。此后,每年輪流舉辦委員會會議,開展標準化磋商合作,不斷促進兩國經貿發展。
在此次會議上,中德智能制造/工業4.0標準化工作組是在中德標準化合作委員會框架下簽署的第二個專業工作組,是落實《中德合作行動綱要》關于開展工業4.0合作的一項重要舉措。雙方將共同推動智能制造/工業4.0領域相關標準的研制,為促進兩國制造業的升級改造提供支撐。
制造業擁有大量的市場機會,但唯有善用新興信息科技和營運科技,才能夠把握這些良機。重要的是,制造商要確認既有的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環境是否準備好迎接工業4.0時代。大趨勢正影響制造業的未來,近年來第四波工業革命亦即工業4.0不斷蓄積能量,2017年即將帶動制造業數字轉型。2017年中德標準化合作委員會會議的召開,將會為中國制造業的發展帶來一個范本,相信在德國工業4.0的指引下,中國制造業能夠闖出屬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