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工業機器人技術的發展,遇到的最大瓶頸不是技術短缺,而是應用人才嚴重缺失。
隨著智能制造的不斷推進,工業機器人作為其騰飛的重要基礎備受關注。在《中國制造2025》規劃中提出,要把智能制造作為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其中工業機器人被認為是實現目標的關鍵。
與此同時,一個問題清晰地擺在我們面前——我國工業機器人技術的發展,遇到的最大瓶頸不是技術短缺,而是應用人才嚴重缺失。
如何以及怎樣培養工業機器人工程人才?6月28日,全國工業機器人職業崗位工程師培養項目在京啟動,工業機器人工程師首次有了培養和評價標準,這或許能對緩解國內機器人應用人才結構性矛盾和人才荒問題起到關鍵作用。
工業機器人很火 人才卻有10萬缺口
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容量不斷擴大。傳統制造業的改造提升、人工成本快速提高促使企業用工業機器人來提高產業附加值、保證產品質量,使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時機。
學界一直有一個觀點,當前限制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和發展的關鍵不再是關鍵設備和技術,而是專業研發和應用人才的緊缺,這個問題如果得不到重視,工業機器人行業將會畸形發展甚至未發展便萎縮。
對此,深圳市機器人協會秘書長畢亞雷深以為然。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國內工業機器人應用人才缺口將近10萬,而根據工信部發展規劃,到2020年,全國工業機器人裝機量將達到100萬臺,相應工業機器人操作維護、系統安裝調試、系統集成等工業機器人應用人才需求量將達到20萬左右。由于目前國內高職院校在工業機器人應用方面的對口專業剛剛興起,從事工業機器人現場編程、機器人自動線維護、工業機器人安裝調試等崗位的人員主要來自對電氣自動化技術、機電一體化等專業畢業生的二次培訓,而且短期培訓難以達到崗位要求,因此機器人應用人才結構性矛盾和人才荒問題異常突出。
在他看來,人工智能雖然發展迅猛,但機器人真正取代人還比較遙遠,人機協同才是目前最重要的發展方向,所以研發和應用工業機器人的工程師成為了這個行業緊缺的人才。
據不完全測算,目前僅僅在長三角地區使用工業機器人的企業就有6000多家,人才缺口達5萬人左右。企業不僅需要工業機器人現場編程、機器人自動化維護等方面的人才,還需要大量從事工業機器人安裝調試和售后服務等工作的專門人才。隨著我國制造業的發展,預計未來3—5年,工業機器人的增速有望達到25%以上,高技能人才缺口將逐年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