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惡劣天氣下,很多工作人工無法完成,但是機器人可以。隨著機器人技術的應用擴展,專業的智能巡檢機器人應運而生。雖然目前機器人巡檢還不能完全替代人工,但是不妨礙其受到廣大歡迎。
“十二五”以來,我國智能電網建設進入全面快速發展的新階段。智能電網建設和增強供電可靠性已上升為國家戰略,電力設備狀態檢測、監測作為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新興行業,呈現出巨大的成長潛力和發展空間。
在變電網領域,根據國家電網公司制定的發展規劃要求,2016-2020年期間要實現新建變電站智能化率100%,新建智能變電站約8,000座,原有樞紐及中心變電站智能化改造率100%。在配電網領域,根據國家能源局2015年發布的計劃,2015年至2020年,配電自動化覆蓋率在2017年應達到50%,2020年達到90%。
另根據國家能源局公布的《配電網建設改造行動計劃(2015-2020年)》,至2020年,國內配電自動化覆蓋率將達到90%。若假設20%的自動化配電站采用智能化巡檢設備,則未來五年,國內室內機器人年需求量超過10,000臺。
也正是由于智能電網廣闊的發展空間,極大地推動智能巡檢機器人的市場需求,成為巡檢機器人行業持續增長的長期推動力。
據了解,電力故障應急處理有著特殊的危險性,如二次爆炸、火災產生的有毒有害氣體等。應急人員常常無法第一時間深入現場,極大降低了搶修效率。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隨著信息化、工業化不斷融合,以機器人科技為代表的智能產業蓬勃興起,成為現時代科技創新的一個重要標志。
今年8月,由國家電網臺州供電公司自主研發、中國首例專項針對電力故障應急的智能型機器人“小E”,經6次實戰演練后開始在浙江省推廣試用。智能巡檢機器人的出現不僅可以維護設備安全及巡檢人員的人身安全,更具顯著的經濟效益和廣泛的應用前景。據初步估算,若“小E”在全浙江推廣,預計直接經濟效益超10億元人民幣。
早在今天3月份,在阿壩州汶川縣映秀鎮二臺山220千伏變電站內,就有一臺身著白、藍、黑三種混搭色,擁有紅外熱像儀、激光傳感器和高清攝像頭等高科技裝備的機器人正認真地巡視著站內的設備。巡檢機器人的加入,為變電站的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巡檢的速率。
眼下,“機器換人”正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趨勢。根據《國家電網公司變電運維通用管理規定(試行)》規定,變電站應積極應用智能巡檢機器人開展巡檢工作,與運維人員巡視互相補充建立協同巡檢機制。除杭州、臺州外,浙江湖州、嘉興等地也紛紛開始開啟智能巡檢機器人時代。
“很多輸電線路都處在山區,人工巡視相當困難,需要爬塔用肉眼看;采用機器人后,巡視效率提高了四五倍。將來北京其他輸電線路也將應用線上機器人。”國網北京懷柔供電公司運檢部變電運維室班長劉衛國說。
相比人工巡檢,智能機器人巡檢優勢明顯。在暴雨、冰雪等惡劣的天氣環境下,巡檢機器人都能有效實現變電站全天候、全方位、全自主智能巡檢,且檢測的數據比人工還要更精準。
雖然智能巡檢機器人優勢明顯,但在應用中仍具有一定局限性,尚不能有效代替全部人工巡檢。但是,我們都期待通過不斷的研發與磨合,未來機器人的準確性、可靠性得到快速提升,機器人應用管理的規范體系得到進一步細化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