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次在北京舉行的發布會聚集了內蒙古電力勘測設計院、ACWA Power等工程院院和開發商,以及德國萊茵TÜV、南德TÜV和中國檢驗認證集團等認證機構。
晶澳太陽能表示,DesertBlue 解決了沙質環境中的四個關鍵運營風險:降低透光率的細顆粒污染、加速薄膜老化的粗顆粒磨損、給模塊結構帶來壓力的高風荷載以及降低輸出并加速材料降解的極端環境溫度。
該模塊的目標功率輸出高達 650 W,峰值轉換效率為 24%。
晶澳太陽能突出四大性能支柱。首先,納米級自清潔涂層具有致密的微觀結構和抗靜電特性,可減少灰塵粘附,并利用風輔助清潔;透光率損失比傳統組件玻璃降低32%以上。
其次,耐用性和耐磨性得到提高,可靠性指標至少提高32%,使用壽命延長三至五年,并且增強了薄膜硬度,在重沙暴露下可減少14%的功率損失。
第三,通過結構加固和高強度鋼框架增強了機械彈性,提供 6,000 Pa 正面和 4,000 Pa 背面負載額定值 - 比標準設計高出 60% 以上 - 同時導電框架降低了接地材料要求和相關排放。
第四,高溫性能提升:-0.28%/°C 的溫度系數,加上 TOPCon 電池更高的開路電壓,預計在 50°C 環境溫度和 75-85°C 組件工作溫度下,可將能量產出提升 0.5-0.6%。在多塵環境下,組件工作溫度據稱可下降約 5°C,相當于額外增加約 1.5% 的產出。
晶澳太陽能量化了用戶經濟效益。在建設方面,鋼框架和接地方案可將前期成本降低0.0004美元/瓦,清潔機器人的資本需求在中國降低至0.006美元/瓦,在中東降低至0.004美元/瓦。在運營方面,一座采用手動干刷清潔的100兆瓦沙漠電站可將清潔頻率減半,每年節省3.4萬美元,25年內節省84萬美元;采用機器人清潔,25年內運營成本在中國西北部可減少98萬美元,在中東可減少76萬美元。據報道,蒙能烏蘭布統項目的發電量比傳統組件高4.49%。
DesertBlue 組件榮獲 TÜV Rheinland 首個“沙漠組件”認證,經受住了極端紫外線、高溫、沙塵、磨損和清潔測試。TÜV SÜD 確認,其耐用性已通過 11,000 次機器人清潔循環和嚴苛粉塵暴露測試,功率損耗極小(<1%),且無結構損壞。
業內人士表示,中國“十五五”沙漠基地建設以及中東和非洲的沙地項目提高了性能要求,因為頻繁清潔和ARC涂層磨損會增加運營成本。晶澳太陽能將DesertBlue定位為針對這些市場的沙漠專用解決方案,集設計和認證于一體。